每逢中秋,华灯初上,潮起涌动。
我接起一通电话,传来熟悉的声音,伴着思念的味道。电话的那端,是吵吵嚷嚷的人声,锅碗瓢盆奏响着人间烟火;而电话的这端,是穿梭于教学楼中的身影,人潮涌动之间的阵阵风声。“记得吃月饼哈,过节给自己买点喜欢的吃!”他们总会这般叮嘱我。随着年岁的增长,那颗难以团圆的无可奈何的心绪仿佛也越来越熟悉。
什么是团圆,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一大桌妈妈的味道,一轮皎洁无暇的圆月,一次期待已久的归来。小时候的中秋,是开学后的第一个假期,总掐着指头倒数时间,期盼着能赶紧吃上月饼。到奶奶家的院子里看圆圆的月亮,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放着仙女棒,许着天花乱坠的愿望,听父母长辈们把酒言欢,便是记忆中最完美的中秋。长大后的中秋,总在为了任务和前途努力奔波,离开了家乡和父母,过节的兴趣也渐渐淡了。它融入了我日常平淡又忙碌的生活,成为了不再被我所纪念和期望的日子。在追求诗和远方的少年身上,还好落下了那一缕月光。
仿佛从上大学起,便再没能和家人一起庆贺中秋。我们被岁月推着独立、推着长大,而济南也渐渐将我这个异乡人纳入其中,成为了我骨血中流动的一部分。每逢中秋,学校的食堂里总会为我们准备各式各样的月饼。学院里、部门里、社团组织里,大家都会尽自己的心意,为我们送上一份中秋的礼物,努力让中秋的气氛在形单影只的我们之间浓厚一点,再浓厚一点。拿在手里,也是温暖。每当中秋时节,手机里收到妈妈传来的关心和一张满桌丰盛的团圆饭照片,总会涌起阵阵回忆,温暖却又惆怅。我走在月光洒落的操场跑道上,身边传来的低沉呼吸声和奔跑脚步声突然让我从沮丧的情绪中抽离,看校园里的匆匆身影和陌生面孔其实也在陪我一起度过这个中秋,仿佛无数个“我”在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我只是千千万万之一,也是他们映像的集合,仔细想想,便又不再孤独。
走出操场的大门,路边昏黄的灯光在黑夜的衬托之下竟也如月光一般,只是更加强烈。它照着我的身影,斜斜长长。
月光所照,皆是故乡;双脚所踏,皆是生活。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于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