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首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名单,我校政法学院高功敬教授牵头的“黄河流域迁建社区治理体系完善研究”团队成功入选。这是高功敬教授带领团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的实践,也是不断培养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成果体现。
强化团队建设 做出济大贡献
“上好课、培养好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本分”,高功敬教授讲道,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育人的本领,才能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使命担当。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但是“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也给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黄河滩区的群众频频受到黄河灾难的痛苦,黄河滩区大部分群众把全部积蓄用在了建房上,“安居”成为当地群众最大的期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河流域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成为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
高功敬教授说,迁建不仅可以解决滩区人民群众的安居问题,更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正是我们研究的根本,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所在。他带领团队核心成员7人就加强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治理服务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工作。该团队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高水平学科专业特色发展为依托,基于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聚焦于黄河流域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中基础性、结构性、深层次问题,开展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前瞻性探索。团队半年来跑遍黄河流域的8个地市,问卷调查5000余份,访谈资料100多万字。说到这些,高功敬教授滔滔不绝。这些数据背后的点点滴滴、真真切切都令笔者感受到高教授治学严谨的态度和一身正气的责任担当。
济南大学还牵头成立黄河流域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联盟,发挥高等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动力源、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重大决策智囊团的作用,将联盟打造成为开放、协作、互动、互助、共赢的高端平台,产出更多综合的成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在加强公共服务,提高人民满意度,拓宽就业渠道,提高人民增收乐业上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方面彰显济大担当、作出济大贡献。
科学研究不辍 实现学术自觉
近年来,高功敬教授独立撰写的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骨干参与的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1项(第二位)、一等奖1项(第二位)。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的教改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骨干参与的教改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三位)。
科研上深耕细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其他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2部,参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等转载。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高素养的学术修为。
说到对科研的兴趣,高教授更是给自己定下了人生“三部曲”的规划,全身心沉浸式的探索和知识性的创造让他沉醉其中。他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部曲”的专著《国家福利功能的正当性》。他说,做学问是需要潜心研究的,要出来高品质、深层次的东西是要静下心、沉住气的。有时读一本著作,写一篇论文会好几天不出房门,不过这是只有在寒暑假才会有的“福利”。身兼数职的他,在平时主要还是把握好碎片时间,合理协调工作管理和学术的时间。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并没有让他对科研停滞、懈怠。高功敬教授关切时代问题,根据他对社会问题的自我的理解和探究,正在精心打造、打磨自己的“第二部曲”。正所谓“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也正如酿造美酒一般,道道工序精良,再加之时间的沉淀,才可飘香万里。
对科研的浓厚兴趣成为了高功敬教授在研究路上不断前进的内在驱动力。有追求的人生熠熠生辉,高教授的学术自觉和向往之情深深地触动着笔者,躬耕不辍,孜孜前行,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学者之风、学之典范。
加强人才培养 引领学院发展
作为政法学院院长,高院长扎实工作,抢抓机遇,敢于担当,以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绩。
自2021年以来,政法学院着力培养了山东省青创人才团队和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把青年人才提升计划纳入到团队建设中来,依托团队之间的传帮带,针对青年教师,每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申报、写本子、立项等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今年学院教师张国栋《平台劳动者就业脆弱性及改善路经研究》;教师仝西艳《老年人数字失能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还有今年刚入职教师杨淑彩《中国婚育水平与模式的变化趋势、人口学因素解释与发展后果研究》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院高水平科研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高院长说:“学院的发展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位教师的兢兢业业,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学院依托阶梯式的传帮带模式。政法学院以黄河流域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协同创业、计算机社会科学与数字社会治理山东省高校文明实验室、省会平台为依托,通过团队、平台、实验室等形成合力,在学生培养、科研创新上不断提升。聚焦黄河重大发展战略学院指导学生形成的调研报告《圆安居梦,筑幸福滩: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治理体系的变迁与重构——基于山东省270个社区(村)的实证分析》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进入国赛阶段。这也是学校目前唯一一个人文社科类进入挑战杯国赛的奖项。由团队成员指导的“孝子故里队”《如何跳出“空间贫困陷阱”?黄河滩区空间再生产的成功密码—— 基于“孝兴家园”的调研》从18强通过小组赛进入6强,再到总决赛,最终获得第三届山东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案例大赛二等奖。围绕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治理,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坚实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高功敬教授身体力行,践行初心。科研之路道阻且长,高功敬教授上下求索,学无止境。最后,愿您桃李芬芳,也愿您硕果累累,绽放更多风采。
本报记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