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5日,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郑州大学与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郑州大学主校区圆满落幕,经过前期激烈比拼,我校参赛项目《“膜”法生光——智慧转光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荣获银奖,创造我校参加该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

赛前,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霞来到比赛现场,专门组织模拟答辩活动,听取项目演练汇报并作详细指导,为参赛师生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该获奖项目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材料与工程研究院蒋绪川、刘威、游淇、刘珊珊等教师指导,杨成祥、苟婷婷、姜深奥、刘天明、付善璐、买尔比亚·古吉、汪雪瑞、罗建华、修明洁、张苗苗、李超、曹振浩、秦祥博、王慧文等同学共同完成。项目紧密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依托材料学科前沿技术,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转光材料,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是学校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祖国大地的生动体现,获得相关专家的认可和点赞。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遵循,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学科资源,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科研实践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备赛期间,学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切实履行牵头职责,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以协同机制集聚资源,通过靠前服务、精准指导与全程保障,构建起多层次、模块化的项目赋能体系。相关学院积极响应、紧密协同,形成全校“一盘棋”工作格局,为项目优化与团队成长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更高质量、更富成效方向良性发展。
此次国奖的获得,彰显了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扎实积累与育人实效。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巩固比赛育人成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进一步营造“敢闯会创”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双创教育生态,将创新创业教育更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培养更多怀揣家国情怀、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济大智慧与力量。
据悉,本届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秉持“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的总体目标,共设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赛道和萌芽赛道五大板块,吸引来自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入围总决赛的中国大陆项目共计4020个,其中高教主赛道207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650个,职教赛道650个,产业赛道650个。
撰稿:崔爱萍 编辑:刘孟頔 编审: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