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现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是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传承文化基本功能,全方位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努力实现建设省属重点综合性强校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需要;是切实保障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和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和谐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大学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健康发展,全校师生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面临着的良好机遇。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学校还存在着一些与和谐校园建设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如在制度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贯彻执行制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检查和监管;大学文化建设还需要不断推向深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增强;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创新;学校周边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还面临着一些不良社会环境和不利外部因素的消极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不断增强和谐校园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科学分析影响校园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和谐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确立我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和谐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学校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充分依靠全校师生员工,以学风、教风、校风和大学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依法治校为途径,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保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是:以实现师生员工和谐、人与制度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学校与外部环境和谐为主要内容,建设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高雅优美的文明校园、科学民主的学术校园、以人为本的诚信校园、节能环保的绿色校园、崇尚创新的开放校园。
和谐校园建设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坚持科学发展,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学校各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坚持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学校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坚持党委领导,全员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校园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和谐校园建设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全面建设、全员参与、循序渐进的基础上,突出以下重点。
一要切实加强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共同理想信念。要把建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维护学校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要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利益的基础上,合理地发展个人利益,努力营造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实现师生之间人与人的和谐,以共同的价值追求,打牢学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促进学校的根本和谐、长远和谐。
二要坚持内涵发展为主,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发展促和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学校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发展,科学有效地调整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师资队伍结构等各类教育结构,加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学院、学科、专业之间的和谐发展。要进一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在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要继续配套完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科研设施、文化设施和后勤服务设施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办学条件的协调优化。
三要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促进校园安全稳定。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政治稳定安全机制、治安防控机制、安全联动机制、技防人防协作机制、管理保障机制、预案快速反应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安全保卫、安全检查、应急预防、考核奖惩,抓好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重要时期与敏感时期的安全,切实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教师师德建设,着力提高师生员工的素质。要加强师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师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奉献意识,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加强师德建设,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着力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做到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建设诚信校园。引导师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学校,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学会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师生心理和谐,努力在师生中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正确心态,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员工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
五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要继续深化改革,持续开展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加强干部和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问责制暂行办法的有效实施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继续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学校管理纳入到依法治校的轨道,使各项工作和各项活动都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六要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加强校务公开、院务公开。加强学术管理、推进学术民主、维护学术权利。理清学生管理思路,在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适应校院二级办学体制的需要,逐步推进校、院两级教代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教师的参谋作用。继续加强党内外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积极探索实现民主管理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继续加强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和谐环境与学术创新的民主氛围,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校的办学生机与活力。
七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拓宽与社会联系的渠道,通过学校招生、学生就业、继续教育、科技合作、社会服务、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全面加强与高校、企业和地方的广泛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好校友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实现学校办学的社会化,不断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办学经验,继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和留学生教育,不断提高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对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优良党风带动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把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解决在基层与萌芽状态。发挥典型引导与带动作用,形成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为学校改革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
四、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要切实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谐校园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各级党政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促进学校发展,切实维护学校稳定,从根本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学校成立和谐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分党委、各部门、各单位要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深入师生,深入基层,增强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帮助师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要加强学习研究,创新工作思路,查找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把和谐校园建设工作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二要建立与完善和谐校园建设责任制。学校领导对分工部门与联系学院负领导责任,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单位负主要责任。各单位要坚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各项任务有人抓,工作实效有人查。科学调配力量,把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基础工程,层层建立完善责任制,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要搞好和谐校园建设的协调配合。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把和谐校园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影响和谐的问题逐项梳理,分清轻重缓急。对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发问题要制定应急预案,保证信息畅通。对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的问题,要增强协作意识,加强协调配合,不推诿扯皮。对长期存在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建立与完善制度,纳入到依法治校的轨道。要本着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把和谐校园建设工作做实做好,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006年12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