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二冬,安徽宿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专长为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陆续出版了《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登科纪考〉补正》等多部重要论著,发表《中国文学的乌托邦理想》等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400多万字。2004年3月至4月底,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支教期间,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仍坚持为中文系的学生和教师授课。经诊断,他患了食管恶性肿瘤。在先后经历三次大手术后,他仍然坚持进行课题研究,指导研究生学习。
孟二冬,教师的楷模
文学院 张然
孟二冬,淡泊名利的学者,朴实无华的师者,意志顽强的病者,然而却是所有教师的楷模,是一位“既有风骨又充满灵性”的“平凡英雄”。
治学,孟二冬信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少人问津的学术领域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就。为师,孟二冬以三尺讲台为舞台,教授学生全身心投入,备课一丝不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风范令人感动。孟二冬心甘情愿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在艰苦的贫困地区依然恪尽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强忍病痛给学生上课。医生说,他意志顽强,精神乐观,心底里铺满了阳光,他在一年之内经历了三次重大手术的折磨,但依然乐观地面对人生,积极向上,即使在他与死神最近的日子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妻子说孟二冬,爱家庭,爱孩子,既有风骨又充满灵性。
我们在表达着对孟教授崇敬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他带给我们的启迪。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是一名师范类学生,作为明日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以孟二冬教授为榜样,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对民族、对祖国未来的重要责任和崇高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为推进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出贡献。
育人寓教学 育人寓平常
机关党委 刘明亮
北大中文系教师孟二冬教授,是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广大教师学习孟二冬,机关干部也应该好好向他学习,象他那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一、爱岗敬业,持之以恒,做真学问。孟二冬教书、研究都一样甘于寂寞,踏踏实实。他为了研究整理《〈登科记考〉补正》,放下手中的课题,在既不是计划项目,也没有经费支持,出版后也不可能畅销的情况下,一干7年。图的是做真学问。无论是从业、学问,还是做人、做事,不浮躁,不炫耀,不为利,肯埋头做事,坚守方能超越,平凡孕育升华。机关干部学习孟二冬,就是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钻研业务,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热爱学生,育人寓教学,育人寓平常。在平凡中育人,在平常中育人,真实而有效。比如孟二冬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课堂上写板书20块,边写边念,不应付了事。同学们帮他擦黑板时,他都要鞠躬感谢。再比如课上用的麦克风坏了,管理人员修好之后,孟老师真诚地说:“谢谢!”又比如在新疆上最后一堂课时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令听课的学生老师落泪。还有告诉同学们不能迷信教材,给研究生讲课也少不了交流人生、理想等等。一位普通教师,平凡中、细微处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是很难得的,也是了不起的。机关干部虽不上课,但也有许多场合、形式与学生交往,只要心中有学生,肩上有责任,就能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言行育人的义务。
淡泊名利 潜心治学
管理学院 张伟
北大教授孟二冬二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学问、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热爱学生,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孟老师的看似平凡的事迹中折射出的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淡泊名利、以学问为乐的境界,一个教育工作者矢志育人、乐观豁达的品质,一名党员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
作为孟二冬老师的同行,我们应当学习他的这种境界、品质和高尚情操。首先,学习他热爱教师岗位、认真搞好教学、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能,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孟二冬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备课授课一丝不苟,给我们树立了楷模。身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经常研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学科领域的新发现、新进展,把自己的才华放到课堂上,让学生得到高水准的精神食粮。其次,学习他严谨治学、求真务实、不浮躁浮夸、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当前,由于学术失范,浮躁之气逐步蔓延开来,很不利于学术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当引以为戒。孟二冬老师甘于寂寞、潜心治学,为完成一部具有重大史料文献价值的专著,七年如一日,最后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我们需要学习他这种精神。第三,学习他默默无闻、服从工作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当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资力量不足时,孟老师主动要求加入了对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支教队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以大局为重。并且在身患重病时,仍然坚持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教师的人格力量
化学化工学院 崔玉
教师若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北大教授孟二冬就是以其独特的人格力量影响了我们。《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活动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可见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教师的人格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教育事业、对本职工作及对学生满怀热爱,还要精通专业知识,精通现代教育理论,要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人格去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才能真正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支撑学生今后奋斗的强大动力。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
他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
校学生会 兰芸
我在孟二冬教授的一位同学给他的留言簿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您身上蕴藏的为人师表的优秀品德,以及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您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认为向孟二冬老师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执著的事业追求、坚韧不拔的意志、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风范;学习他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恪尽职守、献身教育、崇尚师德的高尚品德。从孟老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普通老教授的伟大情操,他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
志于道 居于德
文学院 王娟
作为一位学者,孟二冬教授甘于寂寞,一心向学。正如他的导师袁行霈教授所说,从《中国诗学通论》到《千古传世美文》,从《陶渊明集译注》到《中国文学史》,洋洋4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都像他的为人一样厚实可信。
作为一位甘为人梯的教师,他对授业的严谨,对学生的关爱与牵挂,无不显出一种感人至深的师道魅力。当他在图书馆怡然自得时,当他在学生的作业中夹上密密麻麻的纸条时,当他在病榻上还牵挂着远方的学生时,那种火热的生活激情和深重的责任感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
孟二冬教授始终是平淡、平和、平实的,也唯有此,才形成了他最为纯粹、最为高尚的精神世界。他以无比的人格魅力,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学者与师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