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济大的秋天,
济大的秋天不需要刻意渲染,
枫叶红了,银杏金灿,
树蕙千亩,滋兰九畹。
天南地北的几十万校友,
绘就了,
母校七十五周年波澜壮阔的
恢宏画卷!
第一章 创业
七十五年前的那一个秋天,
中国的大地上正在进行光明与黑暗的决战,
新中国的曙光到来了,
山河即将重整,人才培养优先。
五百多名征尘未洗的干部学员,
跋山涉水,
从胶东开进了刚刚解放的博山,
在残垣断壁,
荆棘丛生的四十亩地上,
支起了一张张课桌,
挂上了一块块黑板,
看看吧!
照片已经泛黄,校舍陈迹斑斑,条件非常艰苦,师生格外乐观。
抗大式学校就是不一般,
红色的基因,红色的血脉,
红色的遗传!
你注意了到吗?
照片中有一位学员并不显眼,
矮矮的个子,廋廋的脸,
十七岁不到已投身革命三年半。
他就是后来的名满天下的两院院士,国务委员,济大人引以为傲的校友代表——宋健。
几天前,校领导再一次专程拜访了老校友,著名科学家宋健。
带去了全体济大人的敬意和祝福,汇报了母校的宏伟目标和创新发展。
老校友始终情系母校,设立了“宋健奖学金”。奖掖优秀学子刻苦求知,赤诚报国,期望殷殷,后昆赶前贤!
第二章 蝶变
一九七八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的元年,
那一年的秋天注定不平凡。
光荣服役了三十年的老工校
换装成舷号“78”的本科高校
新航船。
经过淬火打磨的万千学子,
留下青涩,带走期盼。
以“基础扎实,工作踏实,
作风朴实,实干能力强”
为品格的济大人,
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栋梁骨干。
一九八六年的那一个秋天,
老建院挥师西进来到济南,
那是一场战略转型的破局之战!
酷暑寒冬,两地往返,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啊!
那真是苦,真叫难,
这一仗我们赢了,
赢了个酣畅淋漓,
赢的是人心震撼!
一九八九年的秋天,
波涛声震,舜耕历山,
济南联合大学成功组建。
这所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
二零零年的秋天与建材学院携手,
成为济南大学新发展的基点。
近在咫尺的民校、物校,
也走进了我们中间。
你看那升华广场的中国红,
红的通透,红的浪漫!
二十三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钟灵毓秀人才涌现。
教学科研双轮驱动,
硕果累累收获连连。
我们致敬博山四十亩地,
那里曾是我们为之奋斗过的一方热土。
我们感恩为学校发展披肝沥胆的先辈前贤,
您是我们站立的肩膀,永远的风范。
七十五年啊!济大人,
右手托起了辉煌,
左手捻碎了艰难。
红色的血脉依然强劲,
红色的基因恒久未变!
第三章 登攀
2022年也是一个秋天,
第四次党代会发出了催人奋进的宣言:
“冲击一流,进军百强”,
千帆競渡,勇者抢滩。
教育报国,念兹在兹,
立德树人,志存高远。
我们深知,
一流是道坎,百强是座山。
但坎在一步步接近,
山也不再遥远。
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
哪一天不在过坎,
哪一年不在登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曾有的荣誉已经放进了陈列馆,
新的目光瞄向远方的天际线。
工科优势再增强,
师范特色更凸显。
“冲一流,进百强”,
每天都是新挑战。
挑战怕什么?
挑战是冲锋者的黄钟大吕,
挑战是无畏者的冲霄利剑!
校党委号召:凝心聚力冲一流,
总书记激励:撸起袖子加油干!
行动起来吧!我们一起,
冲过去——
让山不再高,
坎不再难,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功成不必在我但必定有我,
君子尚弘毅,任重而道远!
如果我是一组琴弦,
我要讴歌我的恩师,
青春有您,
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温暖;
如果我是一张名片,
我将刻下自己的名字
——济南大学,底气靠实干!
我爱济大的秋天,
济大的秋天不需要刻意渲染。
枫叶红了,银杏金灿,
树蕙千亩,滋兰九畹;
湖水涟漪,洪波涌起,
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握住那已经闪现的一缕霞光,
我们将迎来一个生机勃勃,
繁花似锦的艳——阳——天!
75届校友 张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