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年是学校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的第11年,整装盘点再出发,家访活动正式启动前夕,学校党委书记徐景颜听取了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就辅导员家访活动开展十年来的相关情况汇报后,就辅导员家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徐景颜书记指出,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很有意义,学校要与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特点做好对标,关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群体的青年学生的实际诉求,与时代强音同频共振,积极构筑学校发力、社会给力、家庭助力、形成合力的育人大格局,打造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动能,为青年学生铺就人生高质量发展之路。
1月19日起,济南大学2019年“送温暖建平台、促就业助成才”为主题的辅导员家访活动又拉开了温暖的序幕。学校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学院领导、思政课教师、党外知识分子和辅导员班主任等187位教师奔赴省内外27个地市、72个县区的456个家庭走访。
查源助力,增添“精准化”帮扶新动能

教育植根于爱。今年,学校为进一步扩大家访覆盖面、提升帮扶效果,开展了以“大家访送温暖,大调研普政策,滋兰树蕙助成才”为主题的山东生源“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覆盖走访活动。
1月21日,学校党委副书记张硕秋等一行来到家住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建档立卡”学生小杜的家中进行走访。看到这么多领导老师来到家里慰问,小杜的家人非常激动,不停地说:“真是太谢谢了,太谢谢了,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对孩子这么关照,太让我们感动了。”在详细地了解了小杜的家庭情况后,张硕秋副书记对小杜的姑姑说:“小杜是家长和我们共同的孩子,孩子到了济南大学,济南大学就是孩子的家,老师和家长有共同的心愿,就是把小杜培养成有用之才。”她又嘱咐小杜:“逆境中的奋斗终究会为你的腾飞插上翅膀,你一定要珍惜在大学读书的美好时光,继续努力,我们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和依靠。”
近来年,学校认真落实山东生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贫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青年教师、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合力,积极探索“传帮带”、“结对子”等有效帮扶形式,通过现场访谈、问卷填写、实地考察等形式查找“困”源、寻访“难”根,精准识别,科学助力,为学生及其家庭送去了温暖和力量,并通过《梦想启航,温暖同行——致我校山东生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一封信》宣传落实党和国家、学校的最新资助政策。学校还为每位山东生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准备了“暖心家访大礼包”,涵盖励志书籍、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纪念品、寒假家访信息反馈表等。各学院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和实际,创新家访活动载体和方式,有的学院与党建活动相结合,有的为学生家庭送去了老师们亲自撰写的春联、“福”字等,表达出学校老师对学生及其家庭的深切关爱。拿到“暖心家访大礼包”后,受访学生小杜也迫不及待地打开,说道:“恩情暖寒冬,老师们的关爱使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济大学子的幸福和感动,学校是我家,老师就是我的家长,我爱济大,我爱我家!”
“智”“志”融合,增添“引领性”思想新动能

“贫困是人生的第一所大学,只要你足够优秀,总是能够毕业的。”面对贫困,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同样的贫瘠。人只要精神不贫瘠,迟早是会好起来的。家访是用爱触动爱,用爱温暖爱,用爱传递爱,让爱和责任构筑起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2019年,学校特别注重辅导员家访活动中“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的有机结合。
1月21日,张硕秋副书记等一行在省乡村振兴驻岱崮镇帮扶干部和乡镇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家住山东省蒙阴县体育学院2018级学生小苗的家中进行走访,老师们不但为小苗送来了慰问金、御寒的棉被和花生油等生活用品,还带来了《平凡的世界》书籍和“济大家访十年在路上”主题书签。张硕秋副书记把《平凡的世界》交给小苗同学,并深情地说道:“这次家访,学校精心设计,为同学准备了《平凡的世界》,就是想鼓励同学们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好书蕴藏着人生的哲理,读书使人充实,对于处在个人成长黄金阶段的大学生尤为重要,与书为伴将使人受益终生,相信你能在平凡的世界里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小苗在听到张硕秋副书记的勉励后深有感触:“《平凡的世界》为平凡人立传,为奋进者扬帆,主人公身处逆境努力逆袭的经历令我共情,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令我钦佩,刚才老师的话让我感到既温暖又振奋,作为新时代的济大学子,我一定会刻苦学习,勇于担当,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
近年来,学校着力开展推进“信仰领航”工程,通过强化课程融入、活动融入、文化融入、沟通融入、网络融入等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先后开展“传承中国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等充满人文关怀的系列文化活动,以文化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落地落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谋划未来,增添“营养性”发展新动能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在学生生涯发展的道路上,不但要明晰现在所处的位置,更要知晓下一步迈出的方向。今年家访活动中,学校为每位受访的2018级学生带去了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测评报告。报告从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和职业参照等六个维度全面反映了学生的生涯目标现状,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可参考的建议。
1月21日,张硕秋副书记等一行来到家住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学生小陈的家中,张硕秋副书记详细了解了小陈的家庭情况,向小陈的家长介绍了孩子的在校表现,并和家长一道现场阅览分析了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测评报告,共同探讨小陈的未来发展成长路径。看到这么多领导老师来家里走访,小陈的父亲感慨地说:“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知道文化就是生产力,当年我的父亲也希望我能够考取大学改变命运,但是没能实现,现在孩子帮我圆了大学梦。这么冷的天,领导和老师们来家里看我们,而且咱们济大的老师真厉害,还会‘相面’来,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未来该如何努力,作为家长很高兴,只要孩子想读书,我们吃再多苦,都支持孩子!“小陈父亲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多年来,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作为育人工作的发力点,既着眼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又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进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学生成长成才分众教育服务体系化建设,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性化全过程指导,形成线上线下咨询闭环,增强了生涯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个性化、专业化、全程化指导,激发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思想距离、情感距离和空间距离,也帮助学生澄清了生涯困惑、学会了科学认知自我、合理规划人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注入最好的营养。
家访十一载,整装再出发。回望过去的路,学校通过辅导员家访活动,用坚守、努力、大爱走出了思政教育改革新路。展望未来的路,学校要用烙有“济大印记”的关爱继续撒播爱的种子,以永不停滞、砥砺前行的干劲涵养思政教育的气质与活力,为全面推进思政教育发展增添新动能,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主力建设者和担当奋斗者。
撰稿:张振宇 摄像:刘伟 摄影、编辑:张伟 编审:丛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