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颁布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旨在通过建设强大的高等教育,把高校的科研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规划》的颁布顺应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大学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我省实现新的历史跨越的过程中,大学要担负起强省的历史使命。
一、新型工业化与大学的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黑龙江省十届五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指出,要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一讲话精神包含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思想。
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从上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个特点可以看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对有限自然资源的无限开发上,必须依赖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转向对人类自身资源的开发,而这正是高等教育的价值所在。大学是先进科学知识的创造之处,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大学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其特点是高水平创造性人才与先进科学知识对社会的服务,这种服务以创造性人才为依托,以密集性知识和高科技产业为支柱,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其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能够发挥出具有其他社会组织难以替代的功能。
二、我省大学在实施强省战略中具有巨大潜能
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大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据统计,自“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省内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获得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00多项,大大推动了我省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在突发事件面前,高校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05年哈尔滨水污染事件中,哈工大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20余名水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中,为成功攻克这次水污染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也应该看到,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我省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我省原字号产品过多,支柱产业链条短,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信息化对工业化带动能力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节能减排任务繁重等。要实现我省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8所,仅位于哈尔滨市的大学就有30余所,我省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理学和工学特色;东北林业大学的林学特色;东北农大的农学特色;哈医大的医学特色等。发挥我省高校“思想库”、“人才库”、“技术库”、“智囊库”的作用,能够对我省强省战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只有全面提高我省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总体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对我省强省战略的积极促进作用。社会各方要积极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紧紧围绕我省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各项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快我省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形成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哈工大要为强省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哈工大一直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使命,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哈工大就在校企合作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哈工大还要继续为我省强省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要加强优秀人才输出,培训紧缺人才,为强省战略“注智”。据统计,近5年来,哈工大从黑龙江省招收本科生5624人,有4274名本科生和2070名研究生在黑龙江省内就业。同时为黑龙江省地方培养了大批EMBA、MBA、MPA高层次人才。在今后的办学中,哈工大要加大在黑龙江省的招生力度,积极鼓励毕业生留在省内建功立业。在输出人才的同时,要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发挥他们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鼓励他们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是要根据产业化与工程技术创新的需要,积极推进高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近年来,哈工大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如哈工大的“风包粉”系列浓淡煤粉燃烧技术,被哈尔滨锅炉厂、东方锅炉厂等应用,每年可创直接经济效益近2亿元。哈工大的大型生产线变频调速技术项目,应用于大庆石化化肥及腈纶5条生产线的改造,年增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哈工大还积极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争取国家级科研基地的建设,如我省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就是哈工大联合哈电站集团申报成功的。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在突出航天特色的同时,要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要在先进制造与信息化领域、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领域、化工和新材料技术领域、生物技术等领域,通过校企共建工程中心、“政、产、学、研、金、介”结合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三是要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建立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整合省内科技资源,建立产学研结合体制,推进我省科技发展。拟建立的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要面向黑龙江省产业化与工程技术创新发展的需求,运用全新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体系,充分依靠哈工大在航天、机械、材料、能源、电气、化工、计算机、建筑、土木、市政环境、交通等领域强大的科研实力,整合全省的科技资源,促进成果的转化;要打造符合我省情况和哈工大特点的集技术研发、整合集成、转移与扩散的工业技术研究与支撑平台,与哈工大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平台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共同组成适应我省科技和产业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科技发展体系,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我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以及加快节能减排和生物制药等技术的研发、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四是要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拓宽我省对外合作的渠道。哈工大有着多年对外合作办学传统,现在已与世界上32个国家的142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对俄教育、科技合作方面,哈工大独具特色,与俄罗斯在人才、技术、智力引进等方面有密切合作。在今后的办学中,要进一步发挥以哈工大为依托建立的3个中俄国际研发、产业化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俄合作力度,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真正实现我省在全国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桥头堡和大通道的作用。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