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思考——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
在全国高校“第三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论坛”上的发言摘录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也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清华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些情况,我要向大家汇报三点。
一
大学只有植根于自身的政治文化传统当中,才能够实现大学的使命,实现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使命。刚才王司长(注:指前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王冀生)提到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提到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是第一次对大学的文化传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流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核心,就是要有体现自身文化特征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根植于本民族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同时借鉴吸收全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成就,推动大学的发展,推动大学的育人工作。总结清华一百年来的成就,或者清华在这过程中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回顾清华在这一百年来在办学方面的一些重要的理念。通过认真梳理和整理,提炼出来有清华特征的教育思想,我想这是大学的立学之本。而这种有特色、有自身特征的思想,可以说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总书记也在讲话中提到,大学的建设要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许多评价大学的机构,有各种各样的给大学排序的方法,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止自己迷失在统计数据当中,因为任何一项统计数据都无法准确评价这所大学在推动本民族经济社会方面的作用,没有办法评价这所大学所独有的文化特征。一百多年前的时候,哈佛大学校长就曾经说过:“美国的大学必须从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所以美国的大学不是英国的大学,只不过,美国的大学很好地传承了许多英国和德国的文化教育思想和作法。所以哈佛的另外一个校长也说过:“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治,法律的变制和科学思想,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永恒的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时间历程考验。”这是大学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大学的特性决定了大学的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美国另一所大学校长的也说过:“两个世纪以来,这个非同寻常的社会机构不仅是一个知识、价值和智慧的管理者及传承者,它还改变了所服务的社会,即使是在社会力量反过来改变它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建设自己的大学的时候,在推动自己大学前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要建设有自身特征的教育思想,通过建设这样的思想来推动大学的前进,这是大学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中能够立足并引领这个社会的根本所在。
二
一所优秀的大学总是能够以自身特征的文化影响和教育学生。大学塑造人,大学塑造学生,因为不同的学校,特别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因其有突出的思想文化特征,因其在教育理念、环境等等方面突出的优势,它深刻地影响了在这所大学里面成长的学生。一所优秀的大学因为它的制度、文化和传统,一所大学因为它的教师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一所大学因为学生的群体和这个群体的自身影响,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和环境,构成了大学文化的基本要素。就清华而言,清华学生从学校出来以后,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后总是有人说,这个人身上有着清华典型的文化特征。比方说很多清华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有行胜于言的特点,比方说经过了清华的训练,很多学生把在清华形成的体育锻炼的传统变成了一生的习惯。所以,大学特别是有自身文化特征的大学,他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我们也注意到,大家经常说某些学校,某些学生有特别突出的这个学校文化的影子,这也是大学特别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们以这样的一种文化环境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所以我在清华经常讲大学文化而不是校园文化,因为大学的文化在塑造人,因为大学的文化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校园文化只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仅仅提校园文化的话,它会窄化大学对一个人的影响。其实,我们认为在很多时候,学生在受到学生自身群体的影响之后,更多的时候是在为大学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汶川地震的时候,清华几百名同学在第一时间组织献血,它反映出来在清华的校园里面,有一种公益意识的浓厚氛围。我想这种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自身群体在大学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对大学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我们最近在参加教育部优秀文化的评选当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更认为这是清华一百年来文化积淀的一种成果。而这样的一种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学生产生影响。比方说清华“良师益友”评选活动,是在研究生当中举行的,它意在加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联系,意在提高那些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导师的水平,它其实也是传承了清华的大学文化。很早以前有一篇文章阐述了大学对一个人的全人格养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特别提到大学要从知、行、智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1952年,清华提出来的“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其实也是从国家的需要这个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所以我想说的是大学文化而非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是除大学之外的任何一个机构都没有的。
三
大学文化是要引领社会的。我想大学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因为它不断地通过科学发现和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改变或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因为大学所特有的社会地位,它能够超越现实而对社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大学因它学生的成长,而对社会产生的引领作用。试想一个学生在他离开大学之后,在他身上刻下深深的这个大学的文化的痕迹,在他走向社会和一生的工作当中。因他这种特有的文化的痕迹,会影响他的家庭,会影响他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会影响他所在的单位,会影响他承担领导责任的那个地区,甚至会影响一个民族和国家。所以我们在回顾清华百年来所走过的路,清华之所以有今天的社会声望,全在于清华的一批又一批毕业生能够把他们个人的命运和这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17万的毕业生分布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各个地域,各个行业,因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为这个国家所做的贡献,而给清华带来了荣耀,也恰恰因为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影响和改造了这个社会。其实所有大学都是如此,所有大学因为它自身所独有的文化特征,由他们的毕业生传递到社会当中去,最终使得大学引领了整个社会。
现在,我们注意到了大学文化的特殊意义,大学文化的教育意义,以及大学的引领作用。过去、现在、将来,我们都应该因为大学具有这种特殊的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能够对社会起到引领的作用,而要重视大学文化,强调大学文化。我们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为大学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的讲话中所提到的,大学不仅要做文化传承,还要做文化创新,所以,总有一天我们会以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照亮大学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