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就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教材建设作为高校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抓手,对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要搞好教材建设工作,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高质量教材建设的外部环境。目前,一些高校教师为了晋升职称等目的,宁愿自己编写低水平的教材也不选用优秀的教材,其结果只能是损害学生利益,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一些出版社受经济利益驱动,对这种现象则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目前高校的一些教材内容陈旧、雷同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今天,必须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积极探索有利于高质量教材编写与选用的机制。
就教材编写工作而言,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材内容既要强调前沿探索性,又要强调基础性和学科特色。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教材内容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修正陈旧过时、不确切、不科学的概念、原理与方法,以便让学习者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因此,高校教材需要包括各种学派观点的论争,学科发展中最新提出来的一些新问题、新假设、新理论、新方法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科学技术发展加速了,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加剧了,但是它们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的变化。”因此,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虽然要求高校教材及时引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观点、新问题、新趋向,以便使学生能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但由于基础理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高校教材中常常更需要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内容的价值。
二是高校教材应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有所改变。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知识经济核心要素的“知识”,与以往人们所理解的“知识”,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性质上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而是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一个综合体。由于当代知识内涵与性质的变化,有必要重新审视、调整和更新现行的教材内容:其一,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编写教材时要分清知识生成结构中的“源”与“流”,要尽量减少原来教材内容中占相当分量的事实性知识,增加原理性知识,使学习者的大脑潜力能够向有更高价值的方向发展。其二,要改变过去只重视事实、原理知识传授的倾向,积极创造条件扩充学习者的经验知识,让学习者有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加感性知识,丰富意会知识基础,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是高校教材的内容选择和组织方式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这也是高校教材建设的重要目标。高校教材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必须要强化问题意识,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引导学习者能力、素质的提高。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在提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要大力倡导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就目前高校教材的内容选择和组织方式而言,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对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作者系西安交大高教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