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前夕,胡锦涛同志亲临北大视察并在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对北大全体师生的巨大鼓舞和激励。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总结历史经验,着眼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科学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办高等教育、办怎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办好高等教育、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等问题,并赋予北大新的使命和任务。这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发展步伐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形势下,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他进一步要求北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谱写北大发展的崭新篇章。这为北大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绩,但与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前,继续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优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原则,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要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10年来的经验,进一步深入思考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基本问题,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为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不断丰富和发展办学理念,形成具有北大特色的办学风格和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胡锦涛同志对北大全体师生提出了四点希望,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造就高素质人才,创造一流学术成果,培育优良校风。这“四点希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为我们加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独特的发展历史使北大师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广泛开展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继续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倡导理性报国精神,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使之转化为刻苦学习、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下功夫,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增强实践本领上下功夫。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创造一流的学术成果。高校既要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又要不断创造一流的学术成果。要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基础和前沿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针对学科发展前沿进行战略布局,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学科布局,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环境,使北大成为不断汇聚和造就优秀人才的战略高地,成为促进新思想、新理论、新科技不断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平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校风是学校的特色和风格。北大既应在教学科研方面走在前列,又应在校风建设方面起表率作用。要坚持一手抓制度管理、一手抓典型示范,加强以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内容的师德建设,加强以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为内容的行为养成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培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创新、促进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