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诸如此类的赞誉虽然不太确切,但至少说明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值得赞叹的。《教师就是教师》(6月19日“教师书房”版)的作者邓晓红老师理性地提出:教师应“通过不断地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不是在成堆的比喻中获得职业的满足感。”因而,教师不能停留在春蚕、蜡烛的层面,而应更多地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做新型的教师,创设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教育氛围,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地成长。
笔者也有多年的从教经历,但从未因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沾沾自喜、自视优越。相反,我一直感觉有很大的压力,因而努力再努力,学习再学习,唯恐因为教不好学生而落下骂名;唯恐耽误了学生而被家长指责,被同事笑话;唯恐学生安全出现闪失而无法向家长交代……
当了教师,其实就意味着你把整个身心交给教育了,不为别的,就是想把工作干好。虽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诸多不顺心的事情,甚至也有动怒的时候,但是一进入教室,一见到学生,个人的恩怨烦恼就全蒸发掉了。帮学生解决一个个棘手的问题,看着学生的点滴进步,内心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这就是教师!
用时髦的观点来看,是应该“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定位教师的作用”,让教师接触一些教育前沿的学问与理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外界形势和学生心理的变化。但是从本质上看,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相对于其他行业,相对于社会大潮,教育也许永远是“滞后”的,但从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真善美的传承和传播。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又是一种坚守---为人类守护一块精神高地。
教育需要回归传统,这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家的共识。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教师,他的课堂是开放和民主的,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传授知识也不拘形式,路边、田间皆可作为课堂。他说“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正是如此开放和民主的教育才造就了三千弟子和七十二圣贤,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孔子究竟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
笔者认为,现代意识是超越时空的,并不是所有现代或未来的东西都优于传统。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拿“现代”唬人,掌握了先进技术的教师,如果依然独断、专行,热衷于“一言堂”,那他实际上与“现代”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