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校的魅力,来自于它的历史、水平、成就、环境,更来自于它的大学精神,特别是这种精神的重要基石——师德、师风。从1897年学校创建,到今天发展成为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广大教师以德立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求是笃实”、“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风和精神在这里传承、延续。
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建立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前身)和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时认为:“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材,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
林启聘请美国人和日本人担任总教习,请多位具有革新思想的学者任教习,成为当时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场所,培育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育界、思想界、科技界、实业界人才。
这种重视教师培养、重视教学实践的传统延续至今。
诚如浙江理工大学校长裘松良指出:“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但又高于其他职业道德,是“为师之道”与“为师之德”的和;“师风”是教师的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球性的话题,也是高校永恒的话题,需要根据师德、师风形成的规律和时代要求不断深化和加强。
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重视下,近几年,浙江理工大学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年”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坛人才辈出
在浙江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上,涌现过一大批拥有救国图强精神、高尚师德的校友、先贤。
蚕学馆建立之初,报界先驱林白水受林启之邀来杭任教习,由于林白水传播新学教育,学生中有人作反满清文章,被人告发至巡抚衙门,几乎酿成了文字狱。林白水作为师长,多处周旋,为其掩护、疏通,使其免遭祸害,所以蚕学馆的师生都非常尊重林白水,“一切举废唯先生之言是听。”中国报业巨子史量才从杭州蚕学馆毕业后,先后在上海育才学堂、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和南洋中学任教。1904年,史量才创办女子蚕桑学堂,从事发展女学和实业教育。史量才一面主持蚕桑学堂,一面在外兼任教职,一度以所得薪俸补贴蚕桑学堂的开支,深受师生尊重爱戴。中国杰出的丝绸专家、教育家朱新予任学校校长时一面抓教育质量,使基础课质量不断提高;一面积极筹办染整、机械专业,以适应丝绸工业发展的需要,并在全国率先建立服装设计专业。朱新予知识渊博,事业心强,善于团结师生。他常以“事患不为,尤患不精,善于为而求其精,则事无不成,业无不立”这句话来要求自己和教育学生,师生无不为之感动。
优良的传统,杰出的前辈,引领着一代代的理工教师。今天的浙江理工大学会聚了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师德先进个人等一大批行业佼佼者,以他们为代表的教师队伍,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潜心治教,行为世范,忠实履行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
关爱学生成长
从教20多年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吴微微教授,可以说是浙江理工大学众多爱岗敬业教师的代表。吴微微担任纺织品设计、纺织概论、服装材料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都超量工作,即便再累,只要一站到讲台上,便像站在舞台上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由于课多,她在咽喉炎发作时需挂盐水后才能发出声音,但常常一拔掉针头就去教室讲课。特别严重的是腰肌劳损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发作时腰腿疼得无法动弹,但她将医院开的病假条放在抽屉里,一直拖到被医生强制要求住院为止。2003年,吴微微根据学生发展和市场需要,创建了纺织艺术设计研究室(称为“工作室”)。她带领学生参观专业博览会,参加全国行业研讨会,并在暑期带领学生下厂实习,搞社会调研,邀请富有经验的专家为学生作辅导,请自主创业人士给学生介绍体会和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百余名学生在工作室里锻炼成长,先后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等奖学金,设计的作品获得国际和全国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金、银、铜、优秀、入围奖百余次。
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示范教育。要树人,先立德,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浙江理工大学在以往师德师风建设的成绩基础上,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专门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扎实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
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推出了以“凝聚力工程、职业发展规划工程、师德文化提炼工程、师德机制创建工程”为载体的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中,开展了理工精神研讨、学术阵地建设、考评激励制度修订、教师人文关怀等系列活动。同时强化师德师风的日常学习教育,把师德师风纳入干部、教师培训之中,在全校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提炼了《浙江理工大学师德师风规范》和《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十不准”》等长效制度。学校积极树立并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在学生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在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等奖项的评选。在校友的支持下,还设立了总额达30万元的“师德奖”,每年奖励10位师德奖获得者,用这一系列举措来倡导教师们弘扬师德,争当先进。
聚焦教工发展
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要让教师敬业、悟业、乐业、最终都要落实到对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上。长期以来,浙江理工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帮助教师成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服务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以服务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在理工校园里,有一位杨云芳教授,她是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主持工作)。党委、行政、教学事务一肩挑的她本着“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为师生服务”的精神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及时了解每位教工的思想、业务、经济状况,急教工所急,想教工所想。学院的教工以年轻人居多,他们面临的困难也多,如业务上的提高,经济上的压力,大龄青年的婚姻、教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等等,她都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和解决,教职工生病住院、动手术,她对医疗方案进行再三比较,手术过程寸步不离、守候一旁,住院期间安排好教工日夜陪护,自己烧好可口的饭菜送去。遇经济困难者,就动员大家捐款,学院一教工病重,捐款就达二万多元。教工有好事最先向她报喜,有困难先向她求助,内心不愉快先向她倾诉,大家都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像杨云芳老师这样的干部在浙江理工大学并不是个例。
近几年来,浙江理工大学以关心教师成长和健全教师服务保障体系为重点,服务教师身心健康,推动教职员工职业发展。学校引导青年教师科学地开展职业发展规划,为新引进的教师配备教学、科研双向导师,开展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使之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为优秀青年教师设立培养基金,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教师有计划地攻读博士学位或到国内外进修、培训、访学,参加境内外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和实习实践活动;建立青年教师业务档案,加强对青年教师主讲课程的质量监控和指导。同时进一步完善落实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旁听制,校领导接待日,“书记信箱”,“校长信箱”以及座谈会、网络在线交流、情况通报会、基层调研等做法,畅通民主沟通和诉求表达渠道。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辅导、交友联谊会、交谊舞培训、慰问困难家庭教职工等一系列人文关怀活动,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为广大教师创造和谐、愉悦、宽松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诚如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徐志平所说,百年风雨同舟,百年沧桑巨变,无数理工教师的汗水和心血,托起了这所百年学府的世纪辉煌,数万学子在这里成长成才,成为祖国建设的生生力量。这里所讲述的仅仅是浙江理工大学众多优秀教师中的部分代表,还有许许多多教师胸怀责任,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他们迈着孜孜不倦的脚步,行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人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