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扎扎实实地兴起新高潮,把学习贯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日益深入党心、民心,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懂、真信、真用,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实践中获得新发展,从而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教条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非马克思主义态度。用非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然导致理论上的错误,实践上的失败,这已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弘扬科学精神,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要使中央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达到新高度,实践“三个代表”取得新成效,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态度。
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求全面系统地学习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以当代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沿着邓小平理论所指引的方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取得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话,而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割裂整体,孤立地看待某一种提法,更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从整体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要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根主线,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把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全面掌握;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深入把握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体系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同时,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对科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的重要环节。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可以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增强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使全党同志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重在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不和实践相结合,就会变成空洞无物的花架子;实践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没有方向的主观盲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活动,就是要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积极探索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的本质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明确我们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目的和方向。胡锦涛同志强调,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共产党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最终目的。在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目的,自觉贯彻和实现这个根本目的。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紧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把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落到实处。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幸福与追求,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准则。“源洁则流清”,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加强道德品质修养,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冰清玉洁,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人类历史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经久不衰,始终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始终深深扎根于社会实践的土壤,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即使是马克思本人也不可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百年后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人类历史和实践的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活的力量,是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正视新问题,大胆地进行新的实践、新的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我们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进行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正在蓬勃兴起,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振奋、信心百倍,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喜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效已经并正在显现。但也应该看到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同志对头脑中过时的结论、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清理不够,被旧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没有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统一思想、武装头脑;一些同志为学理论而学理论,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一些同志思想上不重视学习,粗枝大叶,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认为干就是一切;还有一些同志片面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肢解马克思主义,为我所用等等。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反对种种与马克思主义态度相背离的不良倾向,从自身做起,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倡导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风,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