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郑培民同志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不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担任省委副书记,他始终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坚持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我们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这种“万事民为先”的精神。
坚持万事民为先,就要情为民所系,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万事民为先,首先反映的是一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人心换人心,感情换感情。当官的只有情为民所系,才能在群众心里有位置,才能有好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对一个执政党来说,只有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才能被人民视为真正的代表,才能真正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群众的真诚拥护和爱戴。郑培民每到一地工作,总是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湘江大地,苗家山寨,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正因为有无数像郑培民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我们党才牢固地建立起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万事民为先,就要权为民所用,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实事。万事民为先,说到底,就是权为民所用。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我们的权力并不是哪个人的恩赐,而是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给的。这就告诉我们,掌权必须为民所掌,用权必须为民所用。当领导的,不仅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还要敢于管坏事。做好事、办实事,就是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同时,敢于管坏事也是对群众根本利益、根本愿望的维护,同样是为民众做好事、办实事。权力是把“双刃剑”,万事民为先,权为民所用,就能为人民办许多实事好事,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权为己所用,就会产生“权力本身对掌权者的腐蚀”,蜕化变质。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和坚守权为民所用,高度警惕私欲膨胀,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坚持万事民为先,就要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万事民为先,目的是利为民所谋。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为群众谋利益,不给群众带来实惠,就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任何一个执政者,如果只想着个人捞好处而不顾群众利益,最终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古人说得好:“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只想自己发财,就不会去想为民谋利;更有甚者,难免贪赃枉法、卖官鬻爵,走向腐败。
坚持万事民为先,就要功为民所建,把功绩记在人民账上。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一种人:他们在崭露头角的时候,往往雄心勃勃,励精图治,确实想做甚至也做出了不小成绩,可一旦得到某种荣誉,职位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赞扬、吹捧的话听多了,头脑便不怎么清醒了,对自己的功绩看得过重,对自己的本事看得过大,于是就自我膨胀起来,居高临下,听不进群众意见,总觉得自己付出太多而所得太少,渐渐放纵自己,由开始耐不住艰苦寂寞、贪图享受,逐渐发展到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和个人名利,最终走向腐败。这就警示我们: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功劳观,奉行“功为民所建”,把功劳记在人民的账上。诚然,在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发展中,不能否认个人的功绩,但千万不能把个人作用过分夸大。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党的人,不要忘了党的培养,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把工作做得更好。“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种态度万万不可取。只有把自己与党和人民的关系搞清楚、弄明白,才能做到当拥有权力和运用权力的时候,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忘自己只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断进取,严于自律,从而避免“功劳反成英雄冢”的历史悲剧。
坚持万事民为先,就要言为民所立,以诚信取信于民。万事民为先,就要倾听群众呼声,为民立言。既要善于让群众讲真话,又要敢于为群众讲真话。“唯有真话最动人。”要做到万事民为先,把事情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必须听真话、知真情,这里有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以诚待人——反映百姓呼声,直面百姓冷暖,当群众的代言人。只有这样,群众才会视你为“贴心人”,有话才愿意对你讲,有难愿意向你诉,进而感到权交到你手里才放心。一个做人不正派,说话不真诚、办事不实在的人,谁还敢相信他!报喜易,报忧难,为民讲真话需要勇气,特别是在触及个人得失的时候,没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境界是很难做到的。“唯有真诚最感人。”对于执政者来说,一条重要的行为准则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就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才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反之,为政不诚,口是心非,言而无信,纵然可以哗众取宠于一时,最终必将失去民心。
坚持万事民为先,就要德为民所修,永远不忘人民的养育之恩。万事民为先,说到底是一种崇高的官德。我们共产党人的官德修养,是党性修养与道德修养的统一。领导干部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官,先做好人,才能做好官。我们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就是要时刻不忘人民的养育之恩。一个人不论官当得有多大,总是靠人民群众养活你,而不是你养活人民群众;不论你有多大能耐,人民群众总是你的衣食父母,而不是你给人民群众以衣食。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有了这种赤子情怀,我们就会竭尽全力回报人民的养育之恩,就会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种服务就会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决无做作之态。现在,有不少人笃信“关系”学,认为有了“关系”就有了一切,千方百计拉“关系”,死心踏地依附关系,以致“没有关系不办事,有了关系乱办事”,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人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其实,共产党人讲认真,讲无私奉献,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唯独不讲“关系学”。人生在世,真正靠得住的不是“关系”,而是立身的本事;真正令人信服的不是权力,而是品德的力量、人格的魅力。一个人的升迁去留,要寄托在自己的真本事上,而不应寄托在跑“关系”上。如果说共产党人也讲“关系学”的话,那么讲的应当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系学,靠真本领为人民做事的“关系学”。对这种“关系学”研究得愈深、愈透,愈有作为,对党的事业贡献就愈大。我们党与人民就会始终如水乳交融、鱼水相依,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
稿件来源:求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