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权力观,就是对权力的基本态度和看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而这三者当中,权力观是关键。
权力观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观是观察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直接、最集中、最具体的窗口。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根本。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那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不能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就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就会导致滥用权力。因此,领导干部首先必须解决好权力观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
权力观是由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权力观。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支配着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自觉地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做到权重不移公仆心,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做到政治立场不动摇,理想信念不淡化,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反之,就会把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亵渎人民赋予的权力,最终必然走向腐化堕落。
权力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地位观、利益观。首先,从权力观与地位观的关系来看。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各级领导干部来自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行使权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用手中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把它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手中的权力只是代表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而不是抬高自己身价和地位,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资本。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
其次,从权力观与利益观的关系来看。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确立正确的利益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实践党的宗旨所要求的。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能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会重蹈人亡政息的历史覆辙。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个人的合法利益。但是,个人的利益是在社会发展中实现的,社会的发展体现着个人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只有将个人利益融入人民利益之中,才能最终从根本上实现个人利益。因此,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在处理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时,把握好谁先谁后、谁重谁轻、谁主谁次、谁服从谁的问题,才能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只有加强教育,才能使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观念,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才能使领导干部警钟长鸣,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谨慎地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教育的成果只有通过制度才能得到巩固。要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作者:中央纪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