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明确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坚定地提出:“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我们深深体会到,四项基本原则科学总结了党和国家长期的历史经验,充分体现了近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
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1992年,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它“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但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鲜明地提交全党,是邓小平的重要贡献。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揭示了保持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步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兴旺发达,都是与四项基本原则的保障作用分不开的。
第一,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多年来,国内外不断有人或担心或臆测中国发展的方向。但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如一地告知世人,中国的发展方向是坚定的、明确的、不可动摇的。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一句话,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方向、关键和灵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20多年来,在一些重大的历史关头,由于我们始终坚持邓小平倡导的四项基本原则,所以每一次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不仅推动改革开放一步步走向深入,而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步步走向完善,成为世界风云变幻、波涛起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年来,北京接待了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来访者,他们踏进中国国门,几乎都对中国和北京的发展变化惊叹不已。很多人正是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实面前,解除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疑虑和困惑。
第二,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意志和行动的统一。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协力、共同奋斗。这种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从哪里来?根本上说,它只能来自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组织和凝聚作用,来自全党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的思想统一,来自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把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而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维系中国人民大团结的纽带和动员人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动力。从制度上来说,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上,全国人民才可能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标准。20多年来,北京作为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国际化的大城市,交汇和激荡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思想观念,也不断进行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尖锐斗争。但由于始终坚持对全市人民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坚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所以才能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整合和组织起各方面的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北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第三,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在改革发展基础上的稳定。历史和现实的无数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中国不能乱”。北京作为首都,稳定更是压倒一切。在坚持发展、改革的同时,无论全国还是北京,都必须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稳定。没有稳定,什么改革开放,什么经济建设,统统搞不成。稳定的最大基础和保障是什么?就是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指出,“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20多年来,国际上风云变幻,甚至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那样的严重事件。在这样的国际大气候的影响下,国内也出现过一些不安定因素,北京还曾经历过1989年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但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所有外来风浪和冲击都未能搞乱我们,而且国内诸多复杂的矛盾和一些不安定因素也都被一一化解。事实证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稳定有利,对大局有利,对人民有利,对首都的发展进步有利,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始终坚持全国人民公认的这样一个政治基础。
不断深化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
四项基本原则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充实。邓小平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但是这些原则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却都有新的意义,都需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5、179—180页)“这样才能够教育全国人民,全国青年,全国工人,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也才能够说服那些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的人们。这是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重大的理论任务。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同上,第180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四项基本原则充实了新的时代内容。在2001年中央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突出地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使我们在时代的新高度上,深化了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地为这个伟大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方向。邓小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摒弃过去对社会主义的某些不正确认识,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确认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新的革命;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内容。正因为我们不断充实了这些新的时代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始终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立国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也会不断调整。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明确提出,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的作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还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坚持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国家治理方式。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充实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其实质就是要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明确提出,要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加以改进;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统一;要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行正确的政治领导;要改变过去党包办一切,党政不分的弊端,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活动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党的各级组织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的建设,等等。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实质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体现。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是要以僵化的态度、教条主义的方式,去固守某些过时的条条或被扭曲的东西。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运用,又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精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但这个“本”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改革开放这个强国之“路”相辅相成的。“本”和“路”又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相联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20多年之经验,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而首要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它们与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发展是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是限制和阻碍发展,而是为了保证和促使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邓小平明确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与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求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党执政首先是要抓好发展,人民民主专政是为了保障发展。离开了发展,四项基本原则就失去了最实质的内容。20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新局面。
改革是动力。改革就是要为发展扫除旧的体制和思想的障碍。因此,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邓小平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通过改革,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体制的弊端和障碍,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才能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获得强劲的动力,也才能获得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长期而健康的稳定。如果没有改革的成果,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这个关我们就可能闯不过,亚洲金融危机这个风暴我们就可能挡不住,抗击非典这场战役我们就可能打不赢。今后,我们要继续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也要靠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四项基本原则不仅对改革起着政治上的保障作用,而且真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必然要真心实意地坚持改革。不坚持改革不是真正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加有效和顺利地推进改革和发展。
稳定是前提。稳定是发展和改革不可缺少的条件。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在改革、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稳定。只有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持社会各方面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市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思路,对经济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把维护稳定作为首都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有效的稳定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消除一切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努力创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国有句古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长青不衰,我们就要一如既往地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在新时代新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充实和发展。惟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李忠杰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