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了。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真务实的大会,是一次锐意进取、催人奋进的大会,是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继续努力奋斗的大会!
今年的“两会”是在我国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两会”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今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对于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大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一贯立场,反映了全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在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前进的一年,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一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驾驭全局、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一年来,我们不仅大步推进各项事业,更为可贵的是在丰富的实践中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共同进步。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指导我们抓住机遇、更快更好地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各方面加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尚未根本解决。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还有可能反弹;煤电油运仍相当紧张;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无论是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深入学习、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客观实际,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搞好宏观调控。近两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成功扭转某些被动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关键是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方向、重点、时机和力度,改进调控方式方法,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较快发展。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坚持以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把深化改革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体制性根源,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继续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力求在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新突破。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积极合理利用外资,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抓紧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协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着力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继续前进的势头很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两会”精神,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