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点是领导者实施科学决策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实践中,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确保科学决策。
一、端正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打牢科学决策的思想基础
领导干部对群众持有什么态度,直接影响着决策的取向。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把这个根本立场端正了,科学决策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决策者,要牢固确立以下三种思想。
一是要确立群众整体觉悟最高的思想。只有相信群众整体觉悟最高,才能确保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进入决策。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群众是领导者的大忌,更是执政党的大忌。英雄模范人物高尚觉悟的形成,也是源于群众,是群众觉悟的集中体现和突出代表。群众的要求许多都是个人的具体事情或局部利益问题,但作为决策者,要有透过个性看共性、看全局的眼光,防止把群众看“低”了,片面地认为群众提出的个人要求就是不想全局、只考虑自己的事;要树立“五湖四海”的群众观念,防止把群众看“偏”了,划成圈、分成伙,以是谁的人来定取舍;要以群众的好恶为导向,防止把群众看“轻”了,置群众的呼声于不顾,做出违背民心的决策。
二是要确立群众智慧最珍贵的思想。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是无穷尽的。从军队的总体情况看,面对军事变革的新形势,有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尤其是现在的联勤部队更为复杂,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强,如果离开了包括众多专家在内的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很难周密、系统地把握事物。因此,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决策中尤其要注意走出三个认识误区。一要走出经验主义的误区。个人阅历再丰富,都是有局限性的,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创造的新经验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验越丰富的决策者越应倍加警惕被个人经验所禁锢。二要走出高高在上的误区。决策者要树立甘当小学生的思想,放下架子、躬下身子,真心实意拜群众为师,倍加警惕官气十足,怕问计群众有失身份,甚至明知不对,为了顾全面子而不加改正。三要走出“官”大水平高的误区。领导干部的水平再高,也都是有限的。学历越高、见识越广,越应倍加警惕滋长自以为是的思想,时刻注意用群众的智慧丰富自己。
三是要确立群众利益最大的思想。决策者无论遇到什么复杂的情况,都应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像毛泽东同志曾经反复告诫全党的那样,把“为什么人的问题”作为“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要端正对维护整体利益的认识。要体现对群众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负责的精神,不能忽视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也不能以整体利益为借口扼杀个人正当的利益需求,群众的现实利益需要关注。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我们决策者的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自觉服从群众利益,以群众的利益需求定取舍。
二、正确处理科学决策中的几种关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
把群众观点运用到科学决策之中,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发挥群众在决策中的重大作用,使解决问题时,付出最少,效果最好,预期目标实现得最快。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领导意志与群众意愿的关系。一方面,要服从群众意愿。领导者的关注点与群众的希望相统一是科学决策的客观要求。在领导实践中要注意防止片面地把领导个人的需要当成群众的需要,不能为了跟形势、赶潮流,而违背群众意愿;防止过分追求形式上的轰动,搞花架子,表面上有所改观,其实与群众需要有很大差距,甚至是背道而驰;防止盲目攀比,为追求个人政绩而上项目、搞建设,使所谓的政绩成了留给后任的沉重包袱,等等。其实,处理好这些关系并不难,只要决策者常怀为民之心,淡泊个人名利,群众不满意的决策就不会出台。另一方面,要把走程序与求实效统一起来。近些年,各级部门都采取了一些群众参与决策的实际举措,建立了一些必要的程序,总体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如何保证形式与效果相一致,反映群众真实的意愿,还需要决策者用心把握。有些形式看似反映了群众意愿,实际上并不尽然。对这些虽然走了群众参与决策的程序,但未必是真正民意的反映的现象,各级决策者应倍加警惕,不被假象所迷惑,积极探索真心践行切实反映民意的决策方法。
二是要处理好代表群众决策与尊重群众权利的关系。各级决策者可以代表群众决策,而不是代替群众决策。当好为群众决策的代表,应把握好三个环节:决策前,不以领导者的肯定、表扬、推举等进行诱导,搞片面的统一思想,防止把决策者的个人意见强加给群众;决策中,不要害怕群众提意见,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突出群众参与决策的主人地位;决策后,不搞决策神秘化,敢于见得阳光,交给群众,让群众了解决策的真情,了解全过程,增加透明度。既然是代表群众决策,就要为群众负责,只要决策者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害怕群众说到底无外乎两点:一是决策者有私心杂念,存在用权不公的现象,害怕群众知道了产生非议;二是害怕群众的意见都征求上来,有些问题不好解决,自添麻烦。科学决策,既要遵守相应的纪律,保守必要的秘密,更要切实尊重群众参与的权利,积极依靠群众。
三是要处理好决策来自群众与决策引导群众的关系。决策来自群众,就是要在决策形成前到群众中去广泛进行调查研究,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贯穿到决策之中。这是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把握事物本质,从而实施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决策引导群众,就是决策形成后要到群众中去广为宣传,使群众认识到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者的良苦用心。这是贯彻落实决策的必要之举。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作者:沈阳军区联勤部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