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浮躁已成为一种“流感”,传染了一些领导干部。一些领导干部的浮躁,从浅层次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和心态,从深层次看,则是为人做事的一种不良“做派”。古人云:“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所谓“神难凝”,引申来讲,就是做人不踏实,做事不扎实,心猿意马,志大才疏。
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浮躁做派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急功近利,热衷于“短、平、快”,喜欢“显山露水”、追风逐浪,今天比盖高楼大厦,明天争建大道广场,只重视任期内出政绩,对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二是好大喜功,重形式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数字”工程,甚至为了政绩欺上瞒下,说假话、大话、空话,讲成绩夸大其辞,谈问题轻描淡写;三是不求深入,习惯于照抄照搬,满足于表态画圈,坐不住、静不下、学不进,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求真务实,决策拍脑袋,办事拍胸脯,出事拍屁股。
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的形象。领导干部滋生浮躁,就无法深入实际,难以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愿打基础、使长劲、求实效,甚至拔苗助长、竭泽而渔,最终必然会导致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盛行,做官当老爷。很难设想,一个浮躁的领导干部能够设身处地地替老百姓着想,与他们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浮躁还是形式主义的温床。领导干部一旦滋长了浮躁做派,喧嚣代替了宁静、浮华代替了朴实、追风逐浪代替了独立思考,就必然贪图虚名,不求实效,甚至劳民伤财。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心浮气躁,固然有外在的原因,如人才考评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使一些踏实干事的人得不到重用,而一些擅做表面文章的人却得到升迁,从而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用人做事的导向。但这些外因总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一些领导干部的浮躁,归根结底缘于自己内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如果一个人把升迁看得高于一切,整日追功逐利,有利益就抢,见荣誉就争,甚至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这怎么能指望他脚踏实地地做事为人呢?再加上有的领导干部整天忙于做表面文章,无心、无暇也无兴趣加强学习、注重修养,不读书不看报,不提高素质,不改造思想,因而缺少定力,没有毅力,耐不住寂寞,为老百姓做不成什么实事、好事、大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党员领导干部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从政的道德和党员的标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只有这样,才能“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其次,要完善政绩考评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必须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只有让那些看风使舵、善于投机、惯做表面文章的人丧失“用武之地”,才能为那些思想务实、工作踏实、实绩突出、不事张扬、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创建一个公平公正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形成求实、崇实、扎实的良好氛围。
再次,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求真务实是消除领导干部浮躁做派的一剂良方。工作靠实,事业靠干。凡成功者,无不与勤奋结缘,无不靠脚踏实地的奋斗。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个人进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埋头苦干,扎实工作,讲真话,报实情,用“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劲头去求真知、查实情,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毅力去抓落实,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快速发展。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