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这个古老的寓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学习别人时,如果不能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而是完全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如何对待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问题上,也是这个道理。且不说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本身就存在许多难以医治的痼疾,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国情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即使我们要学习借鉴其中的有益成果,也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否则就会重演“邯郸学步”的悲剧,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歧途。
富裕之邦=真理之地﹖
—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其组织社会生活的根本方式,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近现代以来,少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一直居于优势,一般民众的生活相对比较富裕。有些人由此认为,富裕之邦必是真理之地,这些国家之所以富裕,就是因为它们的制度先进;只要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我们一定也会很快富裕起来。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家知道,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有今天的“富裕”,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过几百年长期发展的结果,这期间既有对本国人民的残酷剥削,更有对原殖民地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野蛮掠夺。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史,不是一曲美妙的欢歌,而是充满血腥、屠杀、战争的历史。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否认,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起过的积极作用。但要看到,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从17世纪中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到18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又经历了后来200多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在经济上,实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实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制度和议会民主,形式上搞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权分立”。归根到底,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本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反映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
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情况来看,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着种种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和缺陷。比如西方的民主制度,实际上只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前提下的有钱人的民主。再比如西方的经济制度。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少数资本家掌握着社会的主要资源,财富分配严重地朝有产者倾斜,并且随着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步步演进,财富集中于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被迫忍受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西方跨国公司的剥削,导致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南北矛盾十分突出。“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正是当今国际经济秩序的真实写照。而且,即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在具体的政治经济制度选择上,也由于各自传统、国情和历史发展的差异而互不相同,都是在经过长期调整和曲折发展后,才逐渐达到现在的地步。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只看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眼前的富裕,而忽略其曲折发展的动态过程,忽略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形成的特定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和经济基础等主客观条件,忽略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罪恶。
盲目“学步”敲警钟
20世纪80年代中期,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陷入了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的经济困境。西方国家乘机施加影响,主张拉美国家进行“经济自由化”改革。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森系统地提出在拉美国家进行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全面实行市场自由化等10条政策主张,被称为“华盛顿共识”,用以指导拉美的经济改革。
但事实无情,拉美国家非但没有使经济走出困境,反而普遍滑入更加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先后爆发了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三次大的经济危机,每次危机都波及本地区其他国家。尤其具有悲剧意义的是阿根廷,由于盲目照搬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这个辽阔而富饶的国家变成了今天拉美地区的一个贫困国家。放任自流的经济发展模式,使阿根廷民族工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政府也丧失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激化,一届又一届的政府刚上台就被迫下台,多年的经济成就毁于一旦。
此情此景,使学者们提出了“拉美化陷阱”这样一个概念,形象地表达了拉美国家照搬别人体制的后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之后,在西方“民主化”思潮的影响下,许多非洲国家纷纷效仿西方的政治体制。但不顾国情的照搬不但没有给非洲带来稳定与繁荣,反而激发了更多的混乱与冲突。实际上,当今世界190多个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搞资本主义或宣称在搞资本主义,但真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也只有少数。而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和其他相当一批比较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都基本上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事实一再表明,西方的政党制度、议会制度、经济体制等政治经济制度,并不能像机器零件一样,随意安装到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不论在基本政治制度还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照抄外国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中国自己的历史发展也一再昭示:亦步亦趋地效仿西方,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要回顾一下中国近现代史,就知道那时也有许多中国人曾经真诚地向西方学习,试图引进西方的制度和做法,甚至还有人提出过“全盘西化”的口号。但无论是洋务运动的尝试,还是戊戌维新的变法,直至辛亥革命的爆发,最终都证明,靠引进西方的制度来拯救中国,此路不通。
咬定青山不放松
2005年5月11日,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了一份长篇研究报告,题目是《北京共识》。雷默认为,中国的成就具有世界意义,它推翻了私有化和自由贸易这样传统的西方发展观。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可以效仿的榜样。
作为外国学者的评论,“北京共识”的说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发展成就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中国的发展经验正引起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有识之士的浓厚兴趣。巴西、印度、埃及和东南亚国家等对“中国模式”大为称道。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和范例”。
事实上,经过新中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制度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于保障人民民主、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发挥着巨大作用。
我们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正是由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随后人均GDP又超过1000美元,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13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正在向经济上更加富裕,发展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社会主义在东方的中国创造了人间奇迹。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尽管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从根本上讲是合理的、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同和拥护。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纷繁多变的时代风云中,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敞开胸怀,积极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更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摘自中宣部理论局主编的《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