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就是引导群众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正当利益要求。这对于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断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积极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切实保障群众表达利益要求的权利,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是党的职责所在,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所在。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实践党的宗旨的有效途径,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要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既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制约机制。其中,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整合、实现和进一步发展群众利益的基础。利益表达的渠道不畅或形式不当,会影响社会稳定,导致社会运行不协调、不顺畅,使社会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有了良好的利益表达机制,我们党才能深入了解群众的意愿,正确综合群众的利益需求,使各项方针政策符合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政治建设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起来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统筹兼顾并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体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是我国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具体利益格局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一方面,群众的利益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又有精神和政治方面的需求;既有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有公平正义的需求。另一方面,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别和矛盾。这就使群众表达利益要求的愿望日益强烈。只有正确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才能增进理解,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从而带来社会的稳定与活力,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的过程,也是我们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获得群众广泛支持和拥护的过程。在我国,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表达,既有多种途径和渠道,也有宪法、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多年来,人民群众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自己的利益要求。但也要看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正当的群众利益要求得不到很好的表达;有的群众不能以正确、恰当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有些组织机构、法律法规、制度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利益表达的新情况;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的利益表达行为,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有的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损害党群关系,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只有规范、畅通群众的利益表达方式和渠道,才能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
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得以实现和维护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前提下,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才能做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此,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培养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要求的意识。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政策的覆盖面和透明度,提高正面宣传解释的效果,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使群众能够正确辨别利益要求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增强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反映问题的意识和自觉性。同时,要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引导群众正确对待自身利益,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引导群众按照程序、依据政策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更加理性化、合法化。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引导、规范群众的道德与行为,使广大群众清楚地认识到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能做,认识到维护自身利益必须依法行事,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引导群众理性客观地认识各种利益关系。要引导群众提出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利益要求,就要引导群众理性客观地认识各种利益关系。既要正确认识一致性和差别性的关系,引导群众认识到尽管具体利益不尽相同,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上的矛盾可以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进行调节;又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服从大局与兼顾各方的辩证统一,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始终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还要正确把握主观愿望与现实可能性的关系,即个人的利益要求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符合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符合自身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现实条件。
引导群众善于通过法定程序表达利益要求。要引导群众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不损害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情况下表达利益要求。对群众以合法形式提出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利益要求,要给予政策、法律、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比如,设立司法援助基金,成立政策法律服务机构,成立民间相关机构;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成员代表以及社会上有威望、有影响力的群众参与有关工作,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大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力度,从而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保证群众的利益要求得到充分表达。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要求的权利,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能够及时表达,即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及时、便捷地反映各种利益要求;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能够平等表达,即不同的利益群体都应有平等的表达权利、表达机会;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即群众的利益要求应尽可能完整地、准确地得到表达;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能够有效表达,即群众反映的利益要求应得到及时、正面、有效的反馈。同时,要通过协商、劝说、宣传、解释等方式,使群众与有关部门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彼此沟通,互相理解,理顺情绪,取得共识。
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有些群众之所以以非理性的方式来表达利益要求,是因为还存在着反映群众利益要求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为此,要建立社情民意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社情民意联络员会议,切实了解群众所盼、所思、所想,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困难;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完善领导接访、定期约访制度,坚持有访必接、有信必复,提高重要信访按时接办率和群众满意率;要完善群众反映问题的答复公示制,真正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保障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
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既是对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要求,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既要从提高个人素质方面着手,又要从建立健全体制、制度、机制方面着手。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很好地对待民意、代表民意。要认真解决好为谁创造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转变工作作风,主动融入群众,积极服务群众,善于引导群众,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依法办事,在法制的轨道上求稳定、谋发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坚决克服对待群众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的现象。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规范有关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代表和委员素质,使各级人大和政协能够很好地依法履行职能,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主要渠道。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通过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不断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健全政府与群众的互动机制。政府行为规范、办事公开、公正廉洁、公共服务好,群众利益要求的表达才能高效有序。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行电子政务,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建立健全协商对话制度、信访工作制度、信息发布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重大突发事件反应机制和社会预警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论证制度、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
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管理水平。要大力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公民责任意识、文化知识水平、法律政策水平和理性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支持和引导群众通过组织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提高群众的组织程度,增强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在反映各自所联系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充分利用和引导现代传播媒体,不断丰富利益表达的方式方法。现代传播媒体是群众表达利益要求的重要平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引导社会舆论。要善于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图书出版、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来改进群众的利益表达方式和手段。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主渠道作用,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把体现党的主张同反映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
(执笔:王经伦 温宪元 廖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