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胜利完成“十五”计划、迈上“十一五”发展新征程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送上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新的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我们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重要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党中央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思想理论建树,继续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赢得党心民心和国际社会的赞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结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实施“十一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一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全党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开局。
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关键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今年务必迈出实质性步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还较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必须充分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此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真正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来。
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必须坚持和运用“十五”期间的成功经验。在实施“十五”计划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使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本领,获得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成功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经验和启示,把它作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要坚持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既要保持适度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努力做到速度、结构、效益的统一,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行业的实际情况,把握全局,有保有压,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准确把握调控的方向、时机和力度;坚持把着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式,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调控合力,增强调控效果;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总量平衡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既要促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又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强薄弱环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大改革力度,及时推出有利于稳定增长、改善结构的改革措施;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必须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切实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关键是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加大“多予”的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现良好开局。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要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抓住当前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要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妥善处理贸易争端,积极改善贸易环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工作,切实做好保障义务教育、改进公共医疗服务的工作,切实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正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搞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保障。全党同志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密联系实际,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定要统揽全局,凝聚力量,着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环境;一定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扎实工作,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开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