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在强调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时,把宽容失败作为一种精神,同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和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并提,要求大力倡导。这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探索的规律,对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向未知领域进军的科技探索活动。按照认识论的观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实践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经历多次反复,而这种反复就包含失败的因素。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成功和失败相伴相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由失败转化为成功,重要的是在失败面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些人往往只看到科技探索成功的光环,而不去关注科技探索经受的失败。其实,成功的探索可以成为接近真理的认识;失败的探索可以成为接近真理的过程,两者紧密相连。懂得这一点,才能懂得把宽容失败的精神作为创新文化的含意,懂得大力倡导这种精神对发展科技创新事业的意义。
倡导宽容失败的精神,有利于在科技创新中营造激发人们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百折不回的良好氛围。科技创新,揭开前人、别人的未知之谜,登临前人、别人的未及之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总会遇到各种艰险。钱学森在论述科学发展规律时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历史上,多少科学家以屡败屡战、最终取胜的实例证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果。当今,倡导宽容失败的精神,就是要鼓励大家在科技创新中把失败当作宝贵的财富,勇于面对失败,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从“山穷水尽”中看到“柳暗花明”,不屈不挠地为成功开辟道路;就是要鼓励大家在科技创新中敢于同强手竞争,不管摔倒多少次都要站起来继续前进,务求跨越“雄关漫道”,后来居上。
倡导宽容失败的精神,有利于在科技创新中形成生动、活泼、民主、求实的良好风气。发现科学真理,应当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各种学术观点、学派的自由讨论。在科技探索活动中,有些观点即使是错误的,但对正确观点的发展和完善也可以提供借鉴;有些观点有部分的错误,但其正确的部分可以得到吸纳;有些不同的观点各有所长,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如从光本性的“粒子说”和“波动说”发展到“波粒二象性”的理论就是这样;有些观点开始不为多数人承认,但后来却被证明是正确的,如李四光的陆相生油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才越来越显耀出真理的光辉。正反经验都说明,倘若以不准失误、失败作戒规,或者任意裁决某种观点是错误的而加以排斥,只会压制科学研究,搞得死水一潭,窒息创新活力。
倡导宽容失败的精神,有利于在科技创新中创造发展、培育、凝聚人才的良好条件。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既要从成功的探索中去发现,又要从失败的探索中去发现。培育优秀科技人才,离不开困难挫折的考验和磨练。我国早有“玉不琢,不成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困境是成才的极好学校,要利用这样的学校引导人们砥砺斗志,增长才干。凝聚优秀科技人才,必须尊重、信任人才,包括尊重、信任在科技探索中出现失误、遇到失败的人才,要多鼓气、多关心、多爱护、多理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干事业,支持他们干成事业,帮助他们干好事业。这样,就能更好地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作者:武警部队原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