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王振林教授在我校处级干部工作研讨班上作《学科创新与发展》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王教授的报告共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高等农业教育与学科建设概括;二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学科创新与发展。王教授首先从国内外高等农业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发展谈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了学科建设对一所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王教授从山东农业大学的概况、学科创新与发展的意义、学科创新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挑战、学科创新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四个方面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在学科建设上的宝贵经验,对我校今后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高等农业教育与学科建设概括。
王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高等农业教育的历程及他们的不同学科特点;接着介绍了我国目前部分农业大学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最后讲到构建重点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体系的意义和措施。王教授认为,学科建设是大学内涵发展的核心,加强学科建设是大学应对挑战的需要。在措施方面,山东农业大学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推进非农学科发展;建立有效管理运行机制, 实现学科建设创新管理;推广典型管理经验, 促进学科整体管理水平上台阶。
第二,山东农业大学的学科创新与发展。
首先,王教授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发展概况与学科发展思路。山东农业大学是1906年创办的一所省属高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融农、工、管、理、文、经、法于一体的多学科性大学。学校确立了“强化基础学科,发展新建学科,采用生物技术、信息科学改造提升传统学科”的学科发展思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高校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农业高校要适应新的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学科创新与发展的意义。学校发展在于学科发展,学科发展在于创新。学科创新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科创新是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突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经济社会与农业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科创新与发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大学的任务是传承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只有跨学科培养人才,才能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唯有依赖于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大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科技创新是大学的重要功能。
再次,学科创新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特别是入世后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农业高等教育在学科创新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1、传统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束缚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导致了高等农业教育在学科发展上缺乏创新意识,影响了传统学科的改造、新兴学科的发展和基础学科的加强,束缚了农业高校自身的学科创新与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也造成院系之间、学科之间、专业之间、实验室之间形成壁垒,直接影响了高校科技人才和实验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队伍整合难,资源共享难,不仅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学科的交叉与创新。
2、学科带头人队伍的现状影响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一是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基础学科和非农学科的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水平不高;二是传统学科的师资大都毕业于单科性的农业高校,导致基础理论水平和综合人文素质不适应学科创新与发展的需要;三是学科带头人由于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学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下学科创新与发展的要求。因此,影响了学科创新与发展。
3、学科结构单一制约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我国农业高校目前的格局基本上是1952年院系调整形成的,多数农业高校是从原来的综合性大学中分离出来,由原来综合性大学的农学院或农学系、园艺系等组建而成的,学科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农学学科。
最后,学科创新与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1、创新意识与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科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与时俱进的学科创新与发展的思想和观念。责任感是每个人不断奋斗前进的力量的源泉,不论是学校的管理人员,还是教授、专家学者,甚至普通的教职员工,都要有为事业追求的执著和献身精神。只有全身心投入事业的发展,才能使一个人的价值得到真正实现。
2、培养与吸引优秀人才。明确人才观念、需要、层次,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以能力为重,培养与吸引海内外人才加盟我们的团队;要处理好短期效应与战略发展的关系,因学科而异,重在学科的长远建设。
3、突出重点、增强学科经费投入。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有限的经费投入代表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学科、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学科方向、关键的学科人才以及公共设施,让他们产生“经费、责任、效果”的良性互动,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
4、根据学科特点,理清发展思路,选择发展道路。王教授将山东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分为四类:传统学科农学走的是自我发展之路,通过不断的理论与实践推动学科的建设;新兴学科动物科技则是利用吸引人才之路,用领军人物带动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园艺学科通过学科拓展,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开拓研究新领域,取得学科的突破性发展;优势组合型就是将几个优势学科组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取得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突破。
5、以学科发展为目标,强化学科管理与服务。学院党政一把手要抓学科、抓人才,协调各种关系、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学科团队,管理人员要为学科提供信息、项目、经费、条件、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做好思想工作,创建和谐氛围。
6、加强领导,创建良好的学科发展与创新的文化环境。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校的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想着学校的学科发展,从整体观念上突出学科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