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我们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我们全院教职员工包括在座的各位新同学值得高兴的日子。242名2011级新同学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我们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始了为期4年的大学生活。在未来四年的征途上,我们将携手同行、扬帆远航。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就以下这个话题和各位新同学谈谈心,这就是:“当代大学生要做怎样的人。”
人的一生总有几个“关节点”。这个“关节点”抓住了,走好了,你就有可能有所作为;否则,如果抓不住“关节点”,丧失了时间,就可能使你这一生碌碌无为,甚至到晚年回首往事的时候,感到一事无成,感到人生悲哀。大学本科四年,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关节点”。
几个月之前,同学们还处于应试教育之中,那时候的主要任务就是考大学,我能够拿到高分,家长高兴,社会欢迎。其他的东西很少去做,也不可能想的很多。为了我们能够进入大学,父母含辛茹苦,社会各界给予各种各样的关怀和支援,为我们一路大开绿灯。现在进入大学那可不一样了,大学不仅仅是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懵懵懂懂的青少年阶段进入自觉成长的阶段,这是我们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关节点”。
古人讲,少年不识愁滋味。现在进入大学就要改变这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生活状态了,要学会思考,学会成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我想概括起来无非四句话,这就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塑造自我、学会做人。也许有的同学说,我们已经十八九岁了,已经自立于社会了,还需要学什么做人啊,我们早知道怎么做人了。我想事情本身可能并不这么简单。因为我们现在的青年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状况、生活的条件比我们那个时代要优越许多。在比较优越、比较单纯的环境当中长大,各位同学可能还来不及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现在进入大学生活,我们就要认真地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坐标,搞清楚当代大学生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要做“自立自强”的人
我为什么把自立和自强放在首位呢,这是由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成长状况所决定的。同学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上是在父母的呵护下,甚至是在襁褓式的生活环境中度过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亲把我们料理得无微不至。我们的衣服不知怎么去洗,我们的袜子破了不知道怎么去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料理自己的生活。这些对在座的大学生来说可能都是新话题。当然你们当中有不少同学从小就尝受到生活的艰辛,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自立,只有自立才能够自强,这是最起码的、最基本的人生步骤。
我们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年美国有一个小孩十一岁,和同学们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提出要索赔,因为美国的社会是法制化社会,他不讲什么人情,索赔十二美元你得还给我。孩子的父亲就说,祸是你闯下的,你自己赔人家钱吧,小孩说我没有钱,他父亲说没有钱不要紧,我借给你,但是一年以后你得还给我,他父亲给他十二美元还给了邻居。这个孩子从此立志,每天放学以后,在街上卖报纸,帮人家擦皮鞋,一年时间挣够了十二美元还给了他的父亲。这个孩子就是以后的美国总统里根。而在我们中国,十一岁的孩子,可能还在父母怀里面撒娇。李双江的儿子十五岁,开着宝马,挎着女朋友,动辄动手打人,这个例子虽然是极个别的,但足以反映我们国家在青少年成长方面存在着缺陷与困惑。西方非常注重人的自立性,从小就注重培养。我到欧洲去过,德国人跟我讲,他的小孩只有七八个月,父母亲就不给他喂饭,而是把小孩绑在椅子上,用一个小木碗,一个小勺子,你怎么吃都行,只要你不掉下来,吃得满脸都是,孩子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锻炼了自立,逐步认识到生活是靠自己去努力的。
所以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自立,要能够自立于社会。进入大学以后,要很快从那种被呵护的角色、襁褓之中婴儿的角色转化为成人的角色、自立于社会的角色。这看似很简单很重要,但如果这一步走不好,那可以说以后你会一事无成。我们看到一些大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但大学几年成不了有用之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会自立,依赖性太强。这种依赖性使他们进入社会感到无所适从,遇到困难不会想到如何去克服,遇到烦恼不会想到如何去排解。人的一生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春风和煦也有狂风暴雨,既有高兴的事情也有很多苦恼。同学们远离家乡,来到这样一个大家庭,今后四年首先要学会如何从自立做起。当然我们现在还不可能做到完全自立,还需要家庭的供养。但我们需要锻炼自立。比如,我们放假后可以去打工,并不是为了那几个钱,而是为了锻炼我们自立的能力。
大家知道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虚岁十六岁就离开家乡,从四川广安漂洋过海到了法国勤工俭学。十六岁,还完全是个孩子,比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小。小平同志这么早离家,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世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所以才会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伟大的邓小平。革命前辈的这种自立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自立和自强紧密联系,自立是自强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自立很难做到自强,自强是自立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是一个市场化改革的社会,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在逐步地市场化,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竞争。改革开放以来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激发了我们社会的活力。各位同学的父母亲可能现在有的在城里打工,有的是公司老板,有的在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他们这一代都是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市场经济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自强。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当然我们社会还要有温暖,对一些弱势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但对青年大学生来说,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有比较高的智商,有基本的能够自立于社会的条件,那么剩下来的就是要走向自强。走向自强,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刻苦学习来锻炼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能力。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只有自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要做“仰望星空”的人
温家宝总理有一首诗叫《仰望星空》,他给北京大学青年学生题词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温总理说的仰望星空包含很深内涵。所谓仰望星空,就是人要有志气,要志存高远。古人说,人各有志。在座的242位同学,四年以后就要奔赴各个岗位或者进一步深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十年以后再聚首,在座的各位都会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追求,这叫人各有志。但是不管你做什么,首先要有志气。志气从哪里来,志气来自于你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有一个崇高的追求,这就叫仰望星空。一个人如果不仰望星空,只注重脚下,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就不可能有远大的理想和博大的情怀。
当前之所以要强调仰望星空,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正在走向“物化”状态。市场经济把社会关系简单化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变成了物质交换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甚至家庭关系也变成了物质交换的关系。这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要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必须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以利益交换作为基本支撑点。由此带来的就是社会关系的“物化”,很容易对我们青年人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我们不能仰望星空,就会在这种“物化”状态的社会中迷失自我,目光短浅,会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人一旦变得自私起来,那么他与别人的关系、社会的关系就会变得庸俗化。
大家还记得药家鑫,西安艺术学院三年级学生。父母将他培养成大学生,含辛茹苦,寄予他多大的希望。这个人尽管有很高的智商,很好的艺术,但他极端自私,正是自私毁了他一生。他开车撞了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救人,而是自己如何摆脱责任,如果她还活着,以后会成为他的麻烦。于是他亲手把这个妇女捅死了,这个妇女还有一个小孩。当代大学生中出现这么一个人,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记取。药家鑫的本质并不坏,他曾经也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儿子,父母把他当作掌上明珠。我看中央电视台对他父母的采访,看的时候心里一阵悲凉。人说老年失子,他们还不到老年就失去了亲生儿子。药家鑫临刑前提出要见见他的父母。他父亲说:“我不想见你。”他父母真是伤心透了。药家鑫想用自己最后一点来回报社会,来赎罪,提出要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来。他父亲说:“你把你的全部东西都带走,你的遗体是罪恶的,这个世界不希望你留下来。”我想他父亲在说这话的时候,心是痛的,含着眼泪。人人都有为人之父、为人之母、为人之子的时候,同学们若干年后,也要为人之父、为人之母。当一个父母亲对自己亲生孩子说出这样话的时候,他是多么的痛苦!
究竟是什么动机、什么原因,把药家鑫从一个善良的孩子推向罪恶的深渊?这就是在社会转型、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迷失了自我,变成了一个极度自私的人。我想,这是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包括在座大学生处理各种关系时首先要考虑的最基本问题。社会以物质交换作为准则,但是我们做人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把物的东西看得过重。因为我们不是一个“经济人”。当年马克思在讲社会发展时有个“经济人”假设,那是为了说明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我们在座的242名同学,都是活生生的、充满理想情操的、充满各种追求的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我们不是简单的“经济人”,更不是没有任何良知的动物。何况一些动物也是有爱心的。我想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在当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社会逐渐处于“物化”状态,乃至很多庸俗之风盛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高尚的追求。如果没有高尚的追求,很容易沉沦乃至堕落。还有什么郭美美、卢美美,这些女孩子和我们在座的女孩子都一样吧,你不过有几分姿色,你有什么资格去炫耀呢。你拜了一个有钱的所谓干爹,在网上大炒特炒自己。你自以为荣,实际上社会却以你为耻。郭美美也好,卢美美也好,还是什么张美美李美美,她们的一生注定是灰色的。郭美美现在有点反思,前段时间我看新闻媒体采访她,尽管她做了很多辩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你自私的品质已经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你想摆脱是很难的,它将成为一辈子罩在你心上的阴影,使你很难健康成长。
所以,我衷心希望同学们要志存高远,要仰望星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想的远一点、想的大一点。社会生活不可能没有矛盾、没有纠纷。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我们和社会之间乃至我们和父母亲之间,会有种种矛盾、种种纠纷。我们将来是考研啦,还是考公务员啦,或者是走向社会啊,都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要思考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首先就要有志气,要看的远一点。
要做“脚踏实地”的人
仰望星空不是好高骛远,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代有一个人说我要做大事,他住的房屋却乱七八糟,脏得难以下脚。他父亲说你把你住的房子扫一扫。他说扫房子是我的事吗?我是打扫房间的人吗?我是要做大事的人。父亲说,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要想成其大事,乃至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成为名家、大家,首先要脚踏实地,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仰望星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之路。
同学们进入大学还不到一个月,人生之路从我们脚下开始。只有脚踏实地的人,只有勇于在实践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的人,才能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才能懂得珍惜,懂得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如何以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回报我们的父母、回报我们的社会、回报我们的祖国。关于脚踏实地,我们济南大学有很好的传统,尤其是在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方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各个专业更能够联系实际、服务社会。学院近年来以走向社会、开办实践研究基地作为重要方向,目的就是想吸引同学们多了解我们的社会,多了解我们的国家,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是知识的两个板块,它们缺一不可。毛主席讲过,人的知识有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两种,所谓间接知识就是书本,我们要抓紧时间来学习老师给我们讲授的课堂知识,还要多读书,读书要如饥似渴。做到这个境界当然不容易,需要同学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学习社会的直接知识,要脚踏实地地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
这个脚踏实地具有丰富的含义,我们的学习也要脚踏实地。我们现在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浮躁状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过去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可不行了,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各种诱惑太多。有人说,做买卖的想一个晚上发财,做官的想一个晚上成个大官,做学问的想一个晚上成为名家,这是很不好的风气。这种浮躁之风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我衷心希望同学们要自觉地抵制这种浮躁之风的影响,不要浮躁,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习。力戒浮躁、脚踏实地,是对当代大学生一个最现实的考验。
从现在做起,脚踏实地,才能成其大事。如果我们是心浮气躁,这山看着那山高,沉不下心来,那以后到关键时候,后悔就晚矣!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值得我们学习,其中要读中外优秀名著,从名著中汲取营养和动力,用我们心中的偶像、心中的楷模来勉励自己、激励自己,这对一个人成长是很有好处的。譬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有一个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就是我们脚踏实地成长的楷模。说到这里,我希望同学们要多读些中外优秀名著,有好处。像当代作家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这是一代大家,已经英年早逝,写了一批小人物如何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奋斗中彷徨过、徘徊过、苦恼过,但是有追求。从平凡的世界当中能够捕捉到我们成长的营养和动力。前面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年保尔·柯察金在我们心目中是那么伟大,尽管他后来成为残疾人,但是他的人格是伟大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首往事,不会因为我们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而是能够为这个社会有所贡献而感到骄傲。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抓紧课余时间读读中外名著,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要做“惜时如金”的人
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和时间竞走、和时间赛跑。一个人一辈子也就是几十年,算起来也就两三万天,时不我待。能不能珍惜时间,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其大业、成其大志。
前几天,美国一位大师去世,那就是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乔布斯有很多创造,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是一个天才、一个奇才,他改变了一个世界。他用他的那种不懈的追求,给人类带来一个又一个新科技革命的享受。乔布斯有一段话就是讲要珍惜时间。他所以能够创新,和他珍惜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它,不要把它浪费在走别的人走过的道路上。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时间短暂,时间有限,你如果不和时间赛跑,时间就将你远远地抛在后面;再一个,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走别人走过的人生道路上,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正是由于珍惜时间、不懈创新,才造就了一代科技大家。
当年有人说鲁迅,你是天才。鲁迅说,天才是什么,天才就是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闲聊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这话很有意味。同学们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可能有的同学感到时间很长,可以从容地放松一下。于是,时间观念淡薄了,甚至懈怠了,这是很值得警惕的。古人讲,惜时如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金钱买不来的,时不我待,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些人少时不努力,到了中年之后则后悔。我的同学有的成为科学家,有的成为企业家,我怎么就没有?我不比他们笨,我也很聪明,差别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人家能够抓紧时间,你荒废了时间。我们现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四年时间看起来很漫长,可又很短暂,那就是一晃而过。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珍惜时间,不要把有限的时间荒废在那种无聊的、不必要的活动上,要在图书馆、阅览室、教室经常看见我们同学们的身影,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和那些荒废学业的活动。
要做“善待他人”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人是否善良,是由后天不同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不同的价值追求,使人有真善美,同时也有假丑恶。当代大学生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学会善,要善待他人。
首先,要善待父母。各位同学,你们的父母亲,不管是腰缠万贯的老板,还是外出打工的农民;不管是掌握一方权力的领导者,还是靠自己的劳动养活全家老小的普通人;不管是富商,还是穷人,都是值得我们永生尊敬和善待的。天下最值得尊敬的人是谁?当然首先是我们的父母。父母养育之恩,永世不得忘记,这是做人的起码准则。如果一个人连生我养我的父母都不善待,那么他还能成为什么样有用人才?
前不久,在上海虹桥机场,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学生从日本回来,向母亲要钱,下了飞机第一句话,你钱带来了没有?他在日本留学,每年要花三十万人民币,他母亲就是靠为别人做衣服来供他上学。从小娇生惯养,一而再、再而三地找父母要钱,母亲实在是没钱,他从日本买了飞机票就回来了,回来干什么,第一句话,你钱带来了没有?母亲说,回家再说吧,我不可能身上带钱啊。他拿出刀子就把母亲捅伤了。你说这么一个所谓的留学生,连起码的做人资格都不具备。那是你的母亲,是生你养你的人,是她用一双粗糙的双手,每天晚上含辛茹苦缝纫衣服,辛辛苦苦积攒一点钱来养活你,你怎么如此自私狠毒?
还有前两年,我看到这么一个报道,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青年考上上海同济大学,他父母亲是黄土高原的一对农民,家徒四壁,父母靠卖血来给他寄学费,一次卖上二、三百块钱血,他拿到父母亲寄来的钱,跟同学胡吹说我父亲是个小老板,有个工厂,拿着父母亲卖血的钱就和同学们上馆子,搓一顿。有人统计,他父母亲这几年卖的血大约有两大水缸!看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感到心痛。希望我们同学当中千万不要出这样的人。
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翘首以盼,对我们寄予多大的希望啊!所以要善待父母,这没有任何前提可言,没有任何条件可言,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能说我的父亲是老板我就善待他,我的父亲是农民我就不善待他,我的父亲是当官的我就听他的话,我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普通群众我就可以蔑视他,那是绝对不容许的。古人讲,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人要懂得报恩。同学们刚离开父母的怀抱,报到时,我听说我们校园里车子都排满了,周围的宾馆都住满了,有的父母没地方住,就在操场上席地而睡。父母亲对我们寄予多大期望啊,他们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用他们的血汗钱来供养我们。
同学们现在长大了,像鸟儿一样离开了父母亲给我们筑的鸟巢,要自由飞翔。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身后始终有一双眼睛在含情脉脉地盯着我们,那就是父母的牵挂与期望。儿行千里母担忧。所以同学们有条件的每天给家里通个电话,问问父母亲,不要光等父母亲来问我们。问问他们身体如何,季节交替了,有没有毛衣?干了一天活累不累?吃好饭了没有?我想这些很简单的问语,对一个父母亲来说那是无价之宝。
其次,要善待他人。我们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同学之间要互相善待。现在同学们之间可能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友谊,一定要以友谊、谅解来相互对待、相互支撑,能帮一把的帮一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创造良好校园的一个最重要条件。现在大学各种物质诱惑进入,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变得庸俗起来,希望在我们学院,在我们2011级同学当中,要继承我们学院的优良传统,营造一个互相理解互相支撑的大家庭,通过我们的相互善待来营造我们更加和谐的院风。
第三,还要善待自己。我说的善待自己不是说我们要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说要找准自己成长的位置,不要好高骛远,把自己定位在难以达到的水平上。要量力而行,我能够做什么,实事求是地搞好自己的人生设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追求那些自己难以达到的目标而跟自己过不去。现在社会处在浮躁状态,很多年轻人跟自己过不去,本来我达不到这个目标,我偏要强迫自己达到这个目标,那就不是善待你自己。为了这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你就有可能走歪门邪道。
总之,一个善良自信的人,是成长为一个有用人才的基础环节。
要做“遵纪守法”的人
同学们现在走向社会了,但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如何用法律和纪律约束自己非常重要。一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承担应尽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政治学、法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一个人不能光有权利,光享有权利不尽义务,那必定要受到别人的权利对你的惩罚。所以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对国家对社会尽到我们的义务。
古人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纪律和法律。现在国家是依法治国,我们学校是依法治校,同时还有校规校纪。正是各种规章制度构成了井然有序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生活。青年大学生要学会遵纪守法,这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大学生活是比较自由的,很大程度上要靠同学们自律,自觉地遵纪守法。你们不可能让辅导员和班主任整天盯着,中学时代每天要回家,父母亲看着你,即使住校,班主任也会看着你,晚自习你敢走吗?你不敢走。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基本是靠各位同学的自觉。在这种情况下,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就非常重要。要把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享受权利的时候要自觉地尽我们的义务。对社会有义务、对学校有义务、对学院有义务,在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当中来铸造我们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以上所讲的都不是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经验之谈,今天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同各位新同学谈谈心,与大家一起共勉。总之就是希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共同生活,使我们242位同学到大学毕业的时候都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这也是我对同学们的寄语。最后祝同学们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快乐成长,健康成长。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